神秘内容 Loading...

在兰登书屋组织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评选中,作品大部入选而且能够在前五名中独占两席的,惟有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一人而已(第一名《尤利西斯》,第四名《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这足以证明这位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人在本世纪小说写作领域中占有的至尊地位。? (来源:专业英语学习网站 http://www.EnglishCN.com)

詹姆斯·乔伊斯1882年2月2日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对民族主义有坚定的信念,母亲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从小就在教会学校接受天主教教育,学习成绩出众,并初步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能。1898年乔伊斯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哲学和语言,1902年毕业,决心同天主教会决裂,同都柏林庸俗、堕落的社会生活决裂。

1904年,他偕女友诺拉私奔欧洲大陆,从此义无返顾地开始了长及一生的流亡生涯,中间仅仅点缀着短期的回乡探亲,1911年后便再也不曾踏上爱尔兰的土地。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1941年,乔伊斯病逝于瑞士的苏黎世。?

乔伊斯的文学生涯始于他1904年开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在写给出版商理查兹的一封信中,他明确地表述了这本书的创作原则:“我的宗旨是要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这实际上也成了他一生文学追求的目标。在乔伊斯眼中,处于大英帝国和天主教会双重压迫和钳制下的爱尔兰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国家,而都柏林则是它“瘫痪的中心”,在这个城市里每时每地都上演着麻木、苦闷、沦落的一幕幕活剧。

在乔伊斯看来,爱尔兰的腐朽政治、狭隘的民族主义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选择了“自愿流亡”,但他对祖国念念不忘,所有作品都是以都柏林为背景的,他认为从远方对故乡进行观察和描绘会更客观、更真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爱尔兰在这个被她抛弃的逆子的作品里获得的爱也许最多。进一步说,乔伊斯在对“瘫痪”的都柏林的念念不忘也正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中人类根本处境的深切关注。?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乔伊斯发展出了一种崭新的散文文体(“一种处心积虑的卑琐的文体”)和一种崭新的小说形式(即以人类心理活动包括无意识活动为主要观照对象的意识流小说)。他认为文学发展有三个阶段:抒情、叙事和戏剧。戏剧阶段是最高、最完美的阶段,作家不再抒情,也不再介入事件,而是“像造物主一样,隐匿于他的创作之后、之外,无迹可寻,超然物外”,让人物在没有作者干预的场景中自由生活,直接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让读者直接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这就是乔伊斯所追求的文学目标,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

《都柏林人》共有15篇小说,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呼应,为一个共同的主题服务。基本上可以分为四部分,分别写童年、少年、成年和社会生活。在艺术手法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顿悟”的使用。乔伊斯在从各个方面表现都柏林人精神世界的瘫痪、无能时,常常选取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卑微、可怜、可耻的瞬间加以刻画,并突出其象征意义,使主题凸现。这种顿悟又被他称为“主显”,即天主显灵,从艺术角度看也使得每一篇小说都获得了神韵。?

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如何试图摆脱妨碍他的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乔伊斯通过斯蒂芬·迪达勒斯的故事,实际上提出了艺术家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并且饶有趣味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斯蒂芬·迪达勒斯本人恰恰就是他力图逃避的都柏林世界所造就的,都柏林无形中报复了反叛的青年艺术家。?

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一生中平凡一天的记录,即主人公广告经纪人利奥波德·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的活动。乔伊斯在本书中将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铸于一炉,借用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的框架,把布卢姆一天18小时在都柏林的游荡比作希腊史诗英雄尤利西斯10年的海上漂泊,使《尤利西斯》具有了现代史诗的概括性。《尤利西斯》以三个人物为主,除代表庸人主义的布卢姆外,还有他的妻子、代表肉欲主义的莫莉以及代表虚无主义的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小说通过这三个人一天的生活,把他们的全部历史、全部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问世后因被指淫秽而屡遭禁毁,但到今天已经是不容置疑的现代经典。冒着坐牢危险连载《尤利西斯》一书的美国《小评论》杂志主编玛格丽特·安德森曾精辟地指出,乔伊斯的小说是“为自己而写,为那些有志于探讨命运如何欺凌、伤害自己的而写”,“惟有不凡的人,才能够将陈腐、枯朽及淫猥完美地转化为人类的批评史诗,以向那些腐蚀他心志的人类劣根性讨回公道。”?

长篇小说《芬尼根守夜人》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店老板的潜意识和梦幻为线索,是一部用梦幻的语言写成的梦幻的作品。乔伊斯借用意大利18世纪思想家维柯关于世界在四种不同社会形态中循环的观点,在此框架中展开庞杂的内容。书中暗喻《圣经》、莎士比亚、古代宗教、近代历史、都柏林地方志等,大量借用外国词语甚至自造词汇,通过夸张的联想,喻示爱尔兰乃至全人类的历史、全宇宙的运动。?

除上述三部作品,乔伊斯还著有诗集《室内乐集》和剧本《流亡者》。?

短篇小说《阿拉比》和《常春藤日,在委员会办公室》均选自《都柏林人》。在《阿拉比》中,主人公“我”是一个成长期的小孩,出于朦胧的爱情想去富异国情调的阿拉比集市为暗恋的姑娘买件东西,由于没拿到钱,焦急地等了一整天。好不容易在晚上只身赶到集市,却发现那里已是灯火阑珊,了无生趣。幻想的破灭引发了关于人生的虚无感,“我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拨弄的可怜虫,于是眼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

《常春藤日》描写的是爱尔兰独立运动领袖帕内尔逝世十周年纪念日那一天,他的一群“信徒”在一间办公室的谈话。这些人尽管衣领还插着象征独立运动的常青藤叶子,但他们早已背叛了帕内尔,背叛了他的理想。小说仿佛一幅群像素描,三言五语间就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得入木三分。作者在结尾处嵌入了一首自己少年时写下的悼念帕内尔的诗,使得这样一篇反映都柏林政治生活的“瘫痪”的讽刺性作品染上了一层沉痛、悲愤之色。

 
神秘内容 Loading...

你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外国文学常识精要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裘力斯·凯撒
·戏剧之王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艾米莉·勃朗特
·勃朗宁夫人
·菲茨杰拉德
·狄兰·托马斯
·R·S·托马斯
·保罗·法尔格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外国文学常识精要  
下一篇: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